走进毛竹山村,感受小葡萄“串”起的乡村振兴梦
远处山水如诗画,田间葡萄吐芬芳。7月20日,来利国际W66“我在‘窗口’写青春”实践团沿着平坦的水泥村道进入毛竹山村,路边一排排葡萄棚架覆盖着白色的塑料薄膜,整整齐齐,不愧是远近闻名的葡萄村!
谈到毛竹山村的变化时,正赶往葡萄地的村民陈云秀告诉实践成员,以前村里很多都是泥瓦房,到处是泥巴路,通过卖葡萄致富以后,村里统一规划,拆除旧房子,建起了新的楼房,完善了水、电、路、网等公共设施。乡村发展地越来越好了,她和老伴可以通过种植葡萄来富裕生活,子女们也能在外安心工作。

图为陈云秀和实践成员谈论村里的发展变化
来到葡萄园,隐隐看见村民正忙着给葡萄施肥,剪枝,套袋,葡萄花开满枝头,花香在塑料大棚里弥漫。正在采摘葡萄的村民蒋军秀,热情地带着实践团队走进葡萄地,“过去是种植户盼着老板上门收葡萄,去年毛竹山的葡萄刚上市就受到游客追捧,根本不愁销路。新鲜的葡萄也有了更好的价格,葡萄种植户收入几乎翻了一番。”蒋军秀笑着向实践团队介绍葡萄“阳光玫瑰”,据她所说,这款新引进的葡萄品种又香又甜,去年游客到葡萄园里采摘,能卖到30元一斤。

图为蒋军秀为葡萄套袋

图为蒋军秀带领实践成员走进葡萄基地

图为种植“阳光玫瑰”品种的葡萄地

图为蒋军秀为实践成员介绍葡萄新品种

图为实践成员采摘刚成熟的葡萄
讲解员许玉玲把葡萄比作当地特色农业的闪亮名片,据了解,毛竹山村目前种植葡萄320多亩,包括南玉、红地球以及阳光玫瑰、春光、蜜光、妮娜皇后等新品种,2021年5月还申请了商标。全村46户家家都有葡萄园,多的有十几亩,少的也有两三亩,人均年收入达到3.5万元,高于全县、全市乃至全国的平均水平,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起到了典型的示范性作用。

图为许玉玲为实践成员讲解毛竹山村葡萄产业发展情况

图为许玉玲为实践成员介绍毛竹山村未来发展规划
曾经的毛竹山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谋生,生活普遍困难,有民谣记载“毛竹山,泥瓦房,生活苦,南瓜汤,有女不嫁毛竹山”。如今,这里变成了“毛竹山,葡萄香,家家户户住楼房,共同富裕奔小康”。
葡萄种出了致富路,毛竹山村成为桂林市有名的葡萄种植专业村,还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近3000亩。实践成员真切地体悟到一村富不是真的富,只有村村富才是富,这正是大家所期盼的共同富裕。实践成员不仅是一名调研者,更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。正如习近平主席的谆谆教诲,“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,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,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。”我们青年应当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增强自身文化修养,把握新农村发展变化,积极响应国家政策,让青春助力乡村振兴,为共同富裕注入青春力量!

图为实践成员和村民合照